|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18974931978
拒绝上当
保健品骗局屡见不鲜,
常见诈骗套路有哪些?
买保健品要注意什么?
如何识破保健品骗局?
全面保健品防诈骗指南
转发给家人!
保健品买卖中常见的诈骗手段
1.赠送礼品
这些人打着“送鸡蛋”或者其他小礼品等小恩小惠的旗号,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。这类诈骗主要利用老年人爱占小便宜的心理。其主要表现形式是:
骗子一般会在小区、公园门口打着“买保健品送食品、生活用品”的旗号,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。老年人不知道的是,这些赠送的食品、生活用品很多也是“三无”产品、假冒伪劣产品,对身体有害。
2.亲切“关怀问候”
还有一些诈骗人员利用老年人自己独居,缺少亲人陪伴,内心空虚寂寞的心理。诈骗人员到家对老年人进行专访,像对待亲爹亲妈一样打“亲情牌”。这样一来,老年人更容易心甘情愿掏出钱来买产品。
3.“医托诈骗”,防不胜防
此外,一些诈骗分子会安排一些老年人(托儿)现身说法。这些托儿会先描述自己吃保健品前缠人的病痛症状,再夸某保健品效果确实特别好,服用完后原来的不适感一扫而空。
最后,托儿还会鼓动说现在有惠民优惠或让利活动,不买就吃亏。老年人看到同龄人“真实”的服用体验后,很容易上当
4.虚假宣传,夸大其词
不仅如此,一些诈骗分子一般还喜欢夸大保健功能、扩大产品疗效,宣称“包治百病,立马见效”,引诱老年人购买。
但我国公布的保健食品功能仅仅包括增强免疫力、缓解视疲劳、促进排铅、改善睡眠、减肥等27项,对于降血脂、降血压、降血糖以及改善记忆力等只有辅助作用,并不能代替相应的药物。
5.冒充公务人员非法集资
更有一些不法分子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,以退还保健品受骗金额为由实施诈骗行为。他们打着国家的旗号,到处招摇撞骗。
老年人一听是国家机关,就放松了警惕,轻易交出钱财。2019年1月8日,82岁的秦某就上当了。当天,秦某接到一个自称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、要给他退还保健品费用的电话。对方向其询问了受骗情况,称先退还50万元,但秦某需交5万元现金手续费。随后,秦某将现金交与对方,但未收到退款。一个月后,胡某也陷入类似骗局,胡某及时报案。
警方根据线索抓获了犯罪嫌疑人。经查,诈骗金额达23万余元,被害人数为5人。
关于保健品你需要知道
防止老人上当受骗,记住这几点
保健品诈骗手段的形式丰富,变化多端,而老年人因年龄的增长,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有所下降,不能及时有效采取应对措施。因此,做好防骗工作对于预防老年人保健品诈骗尤为重要。
1.提高防骗意识是关键
老年人要正确认识保健品的作用与功效、要多和子女沟通交流、要相信科学,有病及时就医。购买保健品通过正规渠道,比如一些大的药店、品牌保健品官方旗舰店等。要注意看有无卫生部的“小蓝帽”或GMP认证标志。前者是消费者辨认区分真假保健品的特制标志,后者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医药企业良好的生产流程和管理规范,是我国药品和保健品生产的强制项目。
2.子女多做到关心父母
子女要做到多多关心自己的父母,常回家看看,不给骗子打“亲情牌”的机会。要有意识地给父母打好预防针,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告诉父母一些有关于保健品诈骗的新闻报道,做好对父母的防骗教育,防患于未然。要帮助自己的父母学习一些简单电子设备和软件的基本使用,以拓宽老年人获取资讯新闻的途径。
3.选择正规渠道购买
老年人应该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,如大型超市、药店、专卖店等。在购买时,一定要查看产品的生产许可证、批准文号、生产日期、保质期等信息,并注意产品的包装是否完好、是否存在漏气、变色等异常情况。
4.不要轻信免费试用
许多不良商家会通过免费试用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。老年人应该注意,免费试用很可能是骗局。如果一定要试用,一定要查看试用条件和期限,避免因试用而产生不必要的费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