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18974931978
今天是惊蛰,二十四节气中立春和雨水之后的第三个节气。中国古人观察到,这一天,雷声鸣动,蛰虫皆震而出,于是就给这一天一个生动而富有想象力的名字:惊蛰,雷鸣惊醒酣睡的蛰虫。
惊蛰,古称“启蛰”,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,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载:“二月节,万物出乎震,震为雷,故曰惊蛰,是蛰虫惊而出走矣。”古人称动物入冬藏伏土中,不饮不食,为“蛰”。当春天的第一声雷响起时,冬眠的动物被惊醒,人们便称这天为“惊蛰”。这个时节,大地回春,长空雷鸣,草木萌发,蜇虫初醒。故而有“春雷响,万物长”的说法,春雷一响,春风一起,天地万物都有一番新的气象。
1惊蛰三候
一候:桃始华丨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惊蛰之日“桃始华”,此时节草木绽放,桃花含苞,乃闹春之始。红入桃花嫩,青归柳叶新,桃花流水,当桃花占了湿意,便显得沉静温婉起来,千媚百态中尽是春的意蕴与美好。
二候:仓庚鸣丨《诗经》有载:“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。”春天的阳光承载着和暖之气,黄鹂鸟快乐地鸣叫着。仓庚为黄鹂,黄鹂最早感春阳之气,进入繁殖期,开始发出鸣叫求偶,即“嘤其鸣,求其友”。
三候:鹰化为鸠丨“鸠”有两种说法,一说泛指布谷鸟类,另一说指的是斑鸠。惊蛰的第三个五天,鹰隼变成鸠鸟,布谷鸟飞来的时节到了。当天气日渐回暖,代表肃杀之气的鹰隼开始繁育后代。古人很少看到鹰,只感觉毛色相近的鸠鸟数量突然增多,便以为春天的鸠鸟是由老鹰变化出来的。
2惊蛰习俗传统
吃梨:
在民间流传着惊蛰“吃梨”的习俗,惊蛰吃梨,疾虫远离。
“梨”与“离”谐音,吃梨意味着庄稼可以远离害虫,全年都会有好收成。而且梨性寒,有着滋阴清热,止咳润肺的功效,生食之外,也可水煮,春季常吃,对身体有滋养的作用。
春笋:
缓解便秘,开胃健脾
春笋,因季节而得名,在立春后笋破土而出,笋肉十分鲜嫩,爽口美味。
而且春笋在菜品中有着“百搭”的名称,可荤可素,味道极佳。
在中医看来,惊蛰饮食调养可多吃“助阳升发”的食物,此时的时令食物,春笋、韭菜、菠菜等都有助于阳气升发。而且常吃春笋可促进肠胃蠕动,缓解便秘,开胃健脾。
吃炒豆:
驱除邪气,五谷丰登
俗话说:“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。”
惊蛰过后虫子会慢慢苏醒,吃炒豆,豆子发出的劈啪声,像极了害虫在煎熬的蹦达声,所以惊蛰炒豆寓意着可以驱虫。另外炒豆不仅美味无比,也代表了人们在新的一年祈佑风调雨顺,五谷丰登的美好祝愿。
这是最欢快的惊蛰。春天来了,惹人陶醉的桃花与艳丽怒放的梨花,将枝桠渲染,点点嫩绿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,它们正在铺开一幅多姿多彩的春日画卷。随之而来的还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,让人们对生活充满了热爱与干劲,以及对未来的期待。
惊蛰唤醒了酣眠的春天,更惊艳了时光。让我们及时调整心态和心情,行动起来,带上阳光,去迎接鲜活明媚的春天,邂逅最美的花开。